58年前非典記載驚現天津

【本報訊】據6月14日晚中新網報報道﹐21歲的天津市理工學院學生張愛日前在翻閱姥爺的藏書時﹐意外發現在一本陳舊發黃、帶著水漬的老書中﹐竟然有"原發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記載﹐時間為1945年。書中不僅有對原發性非典型性肺炎死亡患者的解剖實驗記錄﹐還有6種病毒的分離情況以及有關傳染源的記載﹐其中提到鸚鵡也是非典型性肺炎的傳染源之一。

  這本名為《檢驗診斷的臨床意義》一書對非典有如下記載﹕第14章"病毒疾患"一節專列"原發性非典型性肺炎"一項﹕"在探尋原發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致病原工作中﹐除鸚鵡病病毒、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病毒外﹐至少尚有6種病毒已被分離成功。""Thomas等氏1945年自原發性非典型性肺炎病死屍體的肺中分離出一種非溶血性鏈球菌﹐稱為涎鏈球菌(MG型鏈球菌)﹐且在50%非典型性肺炎患者血清內﹐證明有涎鏈球菌凝集素......"

  在第21章"肺部病毒性感染"一節記載﹕"目前原發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致病原為病毒已被肯定﹐有時細菌感染亦可夾雜其中。""患者的症狀有時包括咳嗽、發冷發熱、血痰及胸痛。但有時症狀可毫不明顯。""鸚鵡病肺炎亦為非典型性肺炎的一種﹐其臨床症狀包括發熱及體力衰竭。此病一般系鳥類的特有傳染病﹐尤以發生於鸚鵡者較多﹐故以為名。如健康人自呼吸道吸入病鳥分泌排泄物的病毒﹐即可發病。"書中另外一些有關非典的記載多為臨床化驗檢查結果等等。

  據瞭解﹐這本《檢驗診斷的臨床意義》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黃大有編譯。黃大有先生為此書作序的時間為1957年10月﹐第一次印刷時間為1961年12月。這本書的序中提到其參考藍本為Goodale氏所著的《The Clinical Interpretation of Laboratory Tests? 1954》﹐並借鑒了國內外的其他醫學文獻。這本書的價值究竟如何﹐將有待相關部門和專家的認定。

  這本驚現非典記載的《檢驗診斷的臨床意義》一書捐贈的背後卻還有些故事。此書是已經過世的王九川老先生的藏書。王老先生1912年生人﹐從醫多年﹐喜好買書﹐去世後留下了大量的醫學書籍。

  在抗擊非典的日子裡﹐王老先生的外孫女張愛不由關注起了姥爺的這些醫學藏書來﹐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有關非典的記載。於是﹐張愛每天不惜花費兩個小時往返於學校與家之間埋頭於故紙堆中翻個不停。然而﹐今年80多歲的姥姥卻很反對張愛亂動老伴的這些書﹐因為老夫婦倆風雨同舟50多年﹐現如今這位老人只想陪伴著老伴的這些遺物平靜地走過以後的日子。但就在這時﹐張愛在《檢驗診斷的臨床意義》一書中找到了有關非典的記載﹐並且記載有非典的時間早於媒體所披露的1956年﹐而是1945年。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