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的近人?  

林森執事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讀經一﹕申3010-14

(服從誡命)

讀經二﹕哥115-20

(基督的品位)

福音﹕路1025-37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數年前,因公事回港一轉。我的朋友艾美,一年前聘請了一位在港工作多年的菲律賓女傭蘇珊,拹助料理家務,及照顧兩名分別五歲及兩歲半的女兒。蘇珊工作十分勤奮,儘管艾美從沒有規定蘇珊甚麼時候起床工作,但蘇珊每天大清早便起來料理家務,把家中各樣事情整理的井井有條。

蘇珊很疼愛艾美的兩個女兒。艾美被女兒惹惱了,要責打孩子,蘇珊會「肉痛」孩子被打。雖然收入有限,又要供養在鄉間的兒女,蘇珊竟常常掏腰包給艾美的女兒買吃的,買玩的。艾美曾經問蘇珊為什麼待她們那麼好?蘇珊誠懇的回答:「只因為您們當我是一個人看待」。

我們一生並不單只是敬愛天主,而是要全心,全靈,全力,全意地敬愛我們的天主。

我們怎樣知道我們全心盡意地愛天主?那就要看我們有沒有待近人如己了(路十﹕二十七),一個人若不愛他眼前的兄弟,怎可以愛他從未見過的天主(若一﹕四﹕二十)。請細心地看看十字架,任誰都會明白,愛天主與愛世人像十字架般縱橫合並的﹕又豈能只有直架而沒有橫架呢?又豈能只愛天主而不愛近人呢?

我們又怎樣才知道有否愛我們的近人?如果我們肯花過量的時間,精神,和金錢在他們的身上,並如那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一般樂意親自替他作犧牲的服務,那就是了。正如若望一書三章十六節所說﹕「我們愛近人,甚至為他們捨棄生命」;也不管他本來是我的敵人。

我想起了(世說新語)中一個捨命全交的故事﹕苟巨伯到遠方探朋友,剛好遇到胡賊來攻城(這裡的胡賊大概等於聖經中的外邦人)。朋友勸苟巨伯趕快逃跑。苟巨伯說﹕「為了貪生而敗壞做朋友的義氣,這是我荀巨伯會作的事嗎?」胡賊入城見到荀巨伯,就對他說﹕「全城的人都逃光了,你們兩人好大的膽子,竟敢獨自留下!」苟巨伯說﹕「朋友病重,我不忍心捨他而去,寧願犧牲自己換他活命。」胡賊就很感嘆地說出下面的名言﹕「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於是撤軍離去,全城得以保全。我們能為近人而犧牲的那種愛,源自耶穌為我們犧牲的那種愛;我們是值著天主的恩慈而去愛近人,而非靠本人,自己的能力。

其實我們和那位法學士都同樣相信愛主愛人的意義和價值,但如果我們在「愛人」方面再深入一點去問﹕誰愛?愛誰?如何愛?我們便會發現這個問題並不簡單。所以法學士才有第二問﹕「究竟誰是我的近人呢?」這就引出了耶穌最出名的其中一個比喻--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比喻。他描述有一人被賊劫的意外後,一個司祭,和一個肋末人經過都不理會他,後來還是一個被猶太人視為外邦人的撒瑪黎雅人,卻主動伸出援手,徹底的幫他解決問題。

耶穌反問那法學士﹕「你以為這三人中,誰是那遭遇了強盜的近人?」其實那法學士並沒有問怎樣才是一介仁慈的近人,他祗不過問怎樣才認出誰是我們應去愛護的近人。他問誰是,答覆是該怎樣做。

耶穌與法學士討論愛的誡命,幾部對觀福音都有提及(瑪二十二﹕十十四至四十;谷十二﹕二十八至三十四;路十﹕二十五至三十七),唯獨路加記載了這比喻。為什麼耶穌不直接地告訴那法學士我們需要愛誰?為什麼他要著重說明怎樣去學?又為什麼耶穌要把焦點放在撒瑪黎雅人對近人的反應?

在我看來,如果我受吩咐去愛誰,便去愛誰,就容易得多了,又如果我可以認得我要愛的人就更免麻煩,再或我可以知道那些我要肩負的人名字就最好不過了!但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耶穌叫我們付出無窮的愛,無盡的愛,去愛世上所有的人!他沒有把我們要愛的人分類,也沒有把他們一一列下名單,誰人都不會預先受淘汰!耶穌就這樣教我們去愛他人,但仍沒有告訴我們這個「他」是誰!

但我們不能說耶穌並沒有指示我們對誰應付特殊責任。路加對此比喻的解釋是人們應愛那些失散的,外來的,缺乏的及受迫的人,我們並要照料那些受搶劫者。

我們不但愛前述的有難的陌生人,並愛我們的的朋友,親屬及所有政界,社團,及經濟權威者。我們的愛若像那撤瑪黎雅人的愛,那我們就會充滿憐憫之心,慷慨地對待那些耶穌放他們在我們跟前的人,我們更要殷勤地,慈祥地對待所有其他的人。因為施與近人的愛是無界限的!

耶穌不但要我們幫助那些身體有病痛者,更要幫助那些精神受折磨的人,他的聖堂教我們不但要施善工於身體有需要的人,更要施善工於那些精神上有需要者。

每天,我們遇到不少寂寞的,憂愁的,疑慮的,無辜的,充滿悔心的,被遺棄的,渴求愛及照顧者,有人受委屈而流血淚,有人受抵制而被摧殘,也有人蒙罪受創,身心傷痛,無異於那被劫被打之人,他們大聲疾呼今天的答詞「我正在痛苦地受了傷!」我們怎可以棄他們而不顧,我們一定要停下來,幫助他們。

我們不要像司祭和肋未人問錯問題:『如果我停下來﹐會有什麼後果﹖』而要像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問﹕『如果我不停下來﹐他會有什麼後果﹖』

怎樣去幫助他們呢?一點真摯的微笑,一度愉快的招呼,一些體恤的提點對痛苦的心靈可行奇跡,致一句衷心的感謝詞,可使一個被忘懷,不受欣賞的人重見光天!你可試行於收垃圾的,或郵差啊!真的,試行於你的家人,你的老師,你的待應吧!問候長者及少數民族更被歡迎。衷心的愛會自然領導你怎樣說,說什麼!

其他不幸者,像受了車禍的,惡病的,服喪的等等,聽至一些體貼的話,接到同情的吊慰,或祗是一次短暫的探訪或通話,都會使精神為之一振,還有那些充滿疑慮的人,受到友人,同寅或學友無意識的創傷,請施與他們仁慈,使他們恢復信心,精神。

真的,從耶路撤冷穿到耶里哥路上發生的暴力搶劫,發生的仁慈援助,那路直穿過這聖堂,穿過這座位通路,穿過你的府上,你的辦公室,你的工廠,你的會所及你的課室,那路上充滿了或輕或重的精神上受打擊的人,停下來幫助他們啊!說些好話,做些好事,對他們都有好處!

以德報德,回顧我自己的一生,有很多人曾經幫助過我,我相信閣下也可以想起很多幫助過你吧!

我的朋友,如果你知道有人急需二十塊錢,而你的袋里有四十塊,請不要吝嗇,給他二十塊吧!那撤瑪黎雅人不就是這樣做嗎?但那司祭那劫未人及那法學士卻袖手旁觀,竟或謠言惑眾,惟恐惹禍上身,當你看到一個人無車需要趕路,不要說,讓我給你叫一部計程車吧!你該載他去才是。不順路嗎?我知道,天主也知道,以德報德啊!

這個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除了教我們如何去愛「近人」外,也應使我們意識到誰是我的近人,因為愛可以打破一切人間的阻隔,把一切人看成近人,使所有人變成近人。朋友,耶穌這思想,有沒有打破你固有的待人觀念?

主耶穌希望能點醒人在愛德中是不該設限﹐縱使是敵人是仇人在有需要時﹐我們一樣要加以援手。耶穌就是這樣用愛來感化我們同化我們﹐祂也希望我們能用愛施給週圍的近人﹐故他最後吩咐﹕『你也照樣做吧﹗』就是說有同情憐憫的心﹐還要加上行動的表現才是。因而我們說﹕飯桌上是愛人的地方﹐使你常想起別人﹔工作崗位是愛人的地方﹐是你隨時伸出你的援手﹐故行止作息只要有同人接觸的機會就是愛德分施的時刻。這就是愛不在虛言只在實行。真的﹐凡有愛的地方﹐就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敦親睦鄰﹐守望相助﹐教會昇平﹐社會進步﹐國家平安。

那比喻的影響不止如此,擴大來說,我們可以想像自己墜下深溝,今回我們不是那幸運者,可以去拯救不幸的人,自己卻要等候他人動憐憫之心,接受援助。耶穌本來回答﹕「誰是我的近人?」那問題,現在反過來問﹕「我們是誰的近人呢?」

總之,這比喻指示了耶穌本身的聖功,他大慈大悲,看到我們掉在深坑,破碎支離,充滿罪惡,他不斷伸出援手,救助我們,並為救贖我們的罪,而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你,我而犧牲性命,難道你心裡不受感動?

天主竟這樣愛世人,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他而獲救,你怎樣回報他給與你無盡的愛呢?

返回頁首